English

我国河湖泥沙淤积清除有望

1998-02-2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业清 我有话说

1996年和1997年间,水利部领导几次带专家考察荷兰,了解这个低于海平面的国家是如何解决河湖泥沙淤积问题的。随后,经反复论证,提出了一个治理河湖泥沙淤积的积极措施——“百船工程”。国务院领导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据悉,该项工程估计总投资31.6亿元人民币,引进国外先进挖泥船制造技术,生产出100条重点在于清除水源湖泊和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的专用挖泥船。由中国江河水利水电开发公司作为该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实施和管理的这项工程已经启动。

逐年的泥沙淤积和人为的围湖造田使洞庭湖的湖面面积和载水体积日益缩小。人们心中的“洞庭湖之忧”在前几年的水灾中得到证实:洞庭湖“装不下水”!尽管前几年的水患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但湖南的干部群众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超出了想象。鉴于这种情况而开展的洞庭湖泥沙清淤工作已经开始,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挖泥船从1996年开始就紧张地工作着。湖南省主要分管农业方面的副省长庞道沫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清除洞庭湖泥沙淤积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程,调精兵强将,加大投入,还洞庭湖“本来面目”,以促进湖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流失的土壤约50多亿吨,1厘米左右的地表土层大部分将缓缓流入江河湖泊,受江河泥沙淤积影响的土地面积高达100万亩。水库、航运和码头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由于泥沙淤积导致水库缩小,全国水库的水量贮备损失达到了200亿立方米,航运里程由原来的14万公里缩小到现在的11万公里。

就河湖具体情况而言,我国江河湖泊严重的泥沙淤积不仅仅限于湖面已经缩小近1/3的洞庭湖。黄河中下游河床、江苏的太湖以及云南的滇池等,都明显表现出“泥沙淤积非清不可”的趋势。有“悬河”之称的黄河,花园口以下的河床已经高出地面4-10米不等,1996年发水时的流量与1958年相仿,但黄河的水位却高出1958年水位的1/3,之所以称黄河水为“心腹之患”,是因为将近有分居25万平方公里的1亿多人口在黄河的可能性洪水威胁之下。太湖泥沙淤积严重,一遇大水,警戒线就居高不下,1993年太湖发水,水量比1958年太湖水量还小,但警戒水位却一直高出当年。滇池的淤积也很严重,如不及时清除,多少年之后美丽的滇池是否还存在也是一个问题。据记者了解,滦河也出现“泥沙淤积”,为避免海水倒灌淡水流出的那个“闸门”,虽“闸住”了水但同时也“闸住”了泥。海河与之相类似,在建立之初位于海平面6米以下的闸底,而今却“跑到”海平面6米以上。

有关专家指出,泥沙淤积使调节水量减少,洪水发作河床水位就高,同一个流量,一到下游,防洪压力就大。水库蓄水能力的减弱,同样也使由洪水带来的可能压力比原来大得多。航运能力随泥沙淤积和航运长度缩短而逐渐减弱。港口、码头每年都因为清淤而“花费”严重。铁路、公路除受洪水袭击外,有时也遭受类似泥石流的危害。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专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一是1958年“大跃进”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二是1968年之后的10年水土保护工作基本“无人问津”;三是1978年农民开发山坡以及农村普遍“很少清除池塘淤泥”,同时为“避开污水”到处打井,超采地下水位,从而导致地面不均匀下沉,一旦地面水多就排不出去。后者在江苏的苏、锡、常表现得非常明显。可喜的是,这种状况可望得到改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问题,例如,禁止在25度山坡上开荒,这样的山坡只能种植植被。这一规定公布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公路两旁的花草绿树明显地多起来。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类似太湖流域这样的重点地区,不断对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综合的监督检查。

严重水灾令人吃尽苦头,事实告诉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属于”自己的水土;另一方面要解决好遗留下来的河湖淤积问题。

水利部水政水资源司副司长任光照说,在清除河湖泥沙淤积方面,我国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湖南组织集团从荷兰引进大型挖泥船,挖泥工作和机制都很好。此外,水利部十三工程局一直用上海制造的小型挖泥船清除山东马颊河的淤泥,在工程上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云南引进的两条大型挖泥船也开始工作。用挖泥船挖出的泥沙加固堤防,一举两得,“百船工程”的实施,我国河湖泥沙淤积可望清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